协会主要任务:
  • 为小额贷款公司建立信息平台,收集和发布小额贷款公司所需的各种信息。
  • 协调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过程中的有关问题。
  • 维护小额贷款公司的合法权益。
  • 开展与外省市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和经济组织的联系,加强跨地域交流与合作。
小贷大业

沈建光:2022年中国经济韧性的五大支撑
2022-01-08

    2021年,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局面,中国经济持续恢复,全年实现8.1%的经济增长,保持全球领先地位,但下半年以来,伴随多重冲击交织,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三四季度经济增速降至4.9%和4.0%。展望2022,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如何?还有哪些支撑?对此,我在2021年出版的新书《中国经济的韧性》进行了研判,结合当前的形势看,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,出口、外商投资、绿色投资、高技术投资、数字经济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韧性的五大支撑。
    一是产业链优势支撑出口高增长。疫情以来中国产业链完备的优势尽显,在海外疫情持续反复、经济恢复供不应求等因素下,中国出口持续强劲表现。2021年出口金额3.36万亿美元,同比增长29.9%,创2011年以来新高。净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率为20.9%,成为国内经济的重要支撑。WTO数据显示,2020年以来中国货物出口金额占全球比重明显抬升,维持在14.5%以上。此外,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向中上游迁移,资本品出口占比上升加快,国际竞争力增强。2022年,随着海外商品需求回落、供给侧趋于修复,增速或逐步回落,但考虑到全球疫情仍存不确定、国际运输瓶颈缓解尚待时日,预计2022年中国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速,支撑经济增长。
    二是国内市场再度成为外商投资热土。随着疫情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,持续推进对外开放,加之疫情后美欧货币政策大幅宽松,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持续增强。2021年,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超1.1万亿元,创历史新高,同比增长14.9%。其中,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增长较快,增速分别为17.1%、19.2%,明显高于平均增速,反映出引资规模和质量双升特征。与此同时,中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进一步吸引外资。在世界银行发布的《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》中,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1位,并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十大经济体之列。未来,受益于国内超大市场规模、产业配套齐全、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,中国引资还将持续保持高增长,外资在人才、技术等领域溢出效应也将进一步释放。
    三是科技创新战略推动高技术投资高增。2021年制造业投资表现亮眼,两年平均增速从上年的-2.2%上升至5.4%。其中,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更是高达16.7%,计算机、电子设备等行业增速保持高速增长。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将长期利好高技术投资。科技创新战略导向下,政策面突出强调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,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。未来将有更多资金流向高技术相关产业,2021年,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1.8%,比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18.1个百分点;其中,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32.8%,表现亮眼。在高技术投资的支撑下,预计2022年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。
    四是“双碳”目标激活绿色投资新潜能。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,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。2021年10月末,国务院已发布双碳目标工作意见及碳达峰行动方案,工业领域及钢铁、有色、化工、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也已编制完成,中国碳减排计划已步入全面发力阶段。虽然“双碳”目标约束下,短期将制约高能耗、高排放产业的产能扩张,但中长期来看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,带动绿色相关投资,为经济带来新增量和释放新动能。据测算,“双碳”目标下,相关绿色投资将超100万亿元。为支持绿色低碳转型,2021年底,中央和相关部委已出台金融支持政策,如国常会决定设立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,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等,这些政策将带动2022年清洁能源、绿色技术、绿色产业相关投资需求。
    五是数字技术发展巩固数字经济地位。近年来,在5G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技术推动下,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。据信通院测算,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.4万亿美元,仅次于美国,排名世界第二位。具体到产业层面,中国数字经济在产业规模、科技水平、平台影响力、独角兽企业数量等方面,均居世界前列。疫情更是加速了中国数字化转型,以“互联网+服务”为代表的新型消费迅速兴起。2020年中国网上零售额达11.8万亿元,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432.2万亿元,高居全球首位。近期,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出台,为 “十四五”期间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。截至2021年底,全国已有28地出台了数字经济发展规划,部分省份在“十四五”规划中均要求到2025年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超过50%。未来,在规划指引和各地积极部署下,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将更加全面高效,产业融合将进一步加深,推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。
    在上述因素支撑中国经济韧性同时,鉴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,宏观政策应切实贯彻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,短期内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。财政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加码:一方面,财政发力拉动基建的同时,要将重点从前期供给端为主加快转向供需两端兼顾,更加强调转移支付和对消费的拉动,比如统筹考虑推出“消费券+家电下乡+新能源补贴”等短期促消费政策组合;另一方面,基于人民币汇率保持强势、国内通胀压力缓解,货币政策仍有操作空间。鉴于稳增长政策的滞后性及美联储加息尚未启动,建议尽早运用降准降息等政策工具,稳定市场预期,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。


(作者为京东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)
 

友情链接